“我是乘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的东风找到了我的远方。我不但上了大学,还去了英国攻读博士。这是以前我不敢想象、不敢奢望的。”5月21日,在广州市“我和祖国有个约会”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故事分享会上,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会主任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分享了他从农村走出国门,又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故事。
“我和祖国有个约会”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故事分享会
爱国人士马万祺先生题写“我和祖国有个约会”
尽管出生在一个家境寒微的农村家庭, 赵淦森始终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不仅成功考入中山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还获保送攻读硕士,又获全额奖学金资助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研发新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对于这难得的求学机会,赵淦森带着强烈的求学欲望,废寝忘食地做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毕业后,他被世界最顶级的大数据公司以丰厚的薪酬聘担任高级安全技术顾问。
赵淦森作为留学归国青年代表发言
然而,2008年,“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激起了赵淦森的归国之心。“绝不做祖国发展的旁观者”,赵淦森怀揣一腔“想为祖国做点什么”的热血,毅然辞去了工作,踏上归国的道路。当时他还没有找好在国内的工作,但“在我留学归国希望报效祖国的时候,祖国给我一个全新的舞台,让我发现了新的远方。”
带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回国以来,赵淦森始终坚持在科研一线,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70多件,发表高质量论文100多篇。也获得国际行业内的高度认可,被推选为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云计算专委会副主席,使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话语权。不仅如此, 赵淦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云计算,在他回国时,这对国人而言几乎是完全陌生的概念。为了改善落后的状况,赵淦森一方面依托高校平台,坚持开展云计算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争取机会向社会普及相关知识。
“留学归国的前辈们在在半个世纪前就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赵淦森花了2年时间,寻访“两弹一星”老一代科学家的艰苦研发足迹。他注意到,“两弹一星”功勋23人中,有21人是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平均留学时间7年,时间最长的是钱学森,在国外20年。赵淦森表示,作为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留学归国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发扬“与民族大业同心,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决心和精神,学习前辈们在艰苦条件中以民族大业为中心拼搏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