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动态 >详细页面
多领域专家相聚黄埔 共促肠癌早筛技术新发展
发表时间 2025-07-01 16:12
编辑:省精准医学学会
阅读量:6
信息来源: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6月27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精准健康管理分会承办的“2025年精准健康管理分会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研讨会(第一期)”在广州黄埔知识城圆满落幕。会议汇聚省内外多学科领域专家,聚焦基因甲基化等前沿技术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为构建跨领域交流、共享、联动的健康管理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共话前沿技术,分享临床经验

会议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欧阳平教授组织召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康安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蔡贞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郭元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蒋瑾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病理科王浩教授、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韩毅、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张伟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叶永胜医生、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张铭强医生、东莞康华医院检验科梁爱芬医生,以及广州康立明生物董事长邹鸿志教授共同出席参加。

结直肠癌早筛挑战与机遇

欧阳平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结直肠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他强调:“在临床一线,我们深切感受到,尽管近年来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患者的预后往往与发现时机密切相关—早一分钟发现,就可能为患者多争取一份生存希望。”他还提到,以基因甲基化为代表的新型分子检测技术,能够从分子层面揭示癌症发生发展,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筛查”,为攻克癌症提供新的突破口。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欧阳平教授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广州康立明邹鸿志教授致辞


学术聚焦:创新技术引领,多癌种同步发展

在学术演讲环节,欧阳平教授首先分享了《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应用介绍》,详细阐述了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技术在肠癌早期筛查、患者风险评估与分层、辅助诊断、术后监控和复发检测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欧阳平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广州康立明生物王贤树博士介绍了备受瞩目的首个痰液肺癌甲基化检测技术。该技术为肺癌早期筛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结合现有筛查手段,有效辅助鉴别肺部病变的良恶性,助力更多肺癌患者实现早期发现。王博士关于新技术的演讲,引发了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广州康立明生物王贤树博士进行专题报告


圆桌论道:凝聚共识,展望未来合作

在圆桌会议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的创新与未来”主题展开高效互动与深入探讨,共同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与合作模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康安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蔡贞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郭元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蒋瑾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病理科王浩教授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张伟教授


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韩毅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永胜医生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张铭强医生


东莞康华医院梁爱芬医生


展望:强化多学科合作,加速技术迭代

欧阳平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再次强调了基因甲基化技术在癌症早期筛查中的突出价值,并呼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医学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创新,为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与会人员同时受邀实地参观考察广州康立明生物有限公司的企业展厅、生产车间及检测实验室,近距离了解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的研发、生产与质控流程,深化了大家对产学研结合与技术转化的认识。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我国精准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未来将继续加强多学科协作,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在临床中的转化应用,共同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