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会员风采>详细页面
黄辉:以研兴医,开创高血压精准诊疗新局
发表时间 2025-06-27 11:35
编辑:省精准医学学会
阅读量:10
信息来源: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黄辉


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国家优青,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高校青年教师,营养代谢和重大慢性病精准防控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主任,深圳市重大慢性病精准防控与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

在高血压与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精准医学正持续突破传统认知,为慢病管理注入新动能。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黄辉教授,作为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2024年度优秀主任委员先进典型,凭借卓越的科研成果、深厚的临床积淀和鲜明的转化导向,成为重构高血压精准防控体系的关键推动者。通过此次人物专访,将深入解读黄辉教授多年来在高血压防治与医工融合领域的探索实践、学术贡献与育人之道。

初心:从一场急诊到一生专注

黄辉与高血压的深刻结缘,始于医学生实习时目睹的一场急诊抢救:—位年轻患者突发主动脉夹层,病情急转直下,最终无力回天。这场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顿悟到:高血压远非单纯的“慢病”,更是潜藏于日常的健康危机。

“脉搏稳定,并不等于安全。”从那一刻起,黄辉便将高血压和血管疾病作为毕生志向。他深信,真正的医学价值,不仅在于治病,更在于提前预警、防患未然。这份敬畏与责任,驱动他在日后的科研与临床中始终立足实际,推动诊疗向精准化、数字化迈进。他常说:“让防控更早一步,或许就能多挽救一个人、守住一个家。”

融合驱动:构建三位一体精准诊疗新体系

黄辉教授深知,仅靠传统治疗手段,难以满足现代社会慢病防控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在他的带领下,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高血压分会整合临床、科研与产业资源,开创性地打造了“多学科协作(MDT)、医工融合和数字干预”三位一体的高血压精准诊疗模式。

2024年,他牵头完成并发布《高血压血管损伤专家共识》与《房颤患者血压精准测定应用规范》,填补了多个亚类高血压临床路径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同时,他还主持推进“高血压数字疗法系统”构建,在国际高血压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上首次提出解决生活方式干预可持续性问题的理论框架与干预策略,拓展了数字医疗的应用边界。



高血压数字疗法概念设计图



科研引领:接轨国际前沿,成果屡创新高

科研是临床进步的引擎。黄辉教授近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Circulation》《J Clin Invest》《Hypertension》《STTT》《Kidney In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多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TOP100高价值论文,并作为中国十大心血管基础研究代表性成果在2024年中国心脏大会(CHC)上重点推介。

尤为瞩目的是他联合国内团队发布于Circulation 2023年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Bestrophin3在主动脉夹层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并指出MEKK2/3信号轴的干预潜力,为心血管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该成果已被多项国内基金项目采纳为立项依据,并进入转化储备流程。

科技转化:从“实验室”到“病床边”

“好成果必须能落地,服务于真正的患者。”

在2024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上,黄辉教授与科技企业达成合作,推动“血管退行病变综合防治技术与血管功能促进装置”成果转化。该项目针对中老年高血压人群,集血管评估、风险预警与微刺激康复于一体,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型康复设备,引发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

此外,黄辉教授所带领团队研发的“CT血管钙化积分分析系统”也已在多家三甲医院进入试点,实现了从图像定量分析到个体化风险预警的跨越式提升。


黄辉教授与科技企业合作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学术建树:引领标准,推动循证

作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修订委员、国家重大慢性病精准防控实验室主任,黄辉教授始终站在高血压防控学术前沿。他牵头发布多学科专家共识《血管钙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的共识与争议》,参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国际多学科全球专家共识及全球首部《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并作为专家共识委员会核心专家参与制定《肿瘤相关高血压整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持续推进中国标准向国际对标、临床实践向循证精度跃升。


黄辉教授参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修订


黄辉教授作为核心专家参与制定《肿瘤相关高血压整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在广东省精准医学科学技术奖评审中,黄辉教授团队关于“高血压血管损伤新机制和干预体系”的研究荣获2023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进一步奠定了其在本领域的权威地位。



黄辉教授团队关于“高血压血管损伤新机制和干预体系”的研究荣获2023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育才为本:构建“科研人才全周期”梯队机制

“科研不仅是项目与论文,更是育人的平台与责任。”

在人才培养方面,黄辉教授积极推行“本科-硕博-博士后”一体化科研训练体系。其团队已培养出包括张郑志鹏、黎文信、罗冬玲等优秀博士生,多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科技奖等奖项,并在《Hypertension》《Kidney Int》《STTT》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

此外,团队指导的本科生施承雨成功获批2024年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本科生项目,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级铜奖与省级金奖,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的育人理念。


黄辉教授给学生授课



荣誉认可:一张张奖状背后的笃行坚守

截至目前,黄辉教授已获得国家优青、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高校青年教师、中国药学发展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广东医学科技奖、广东省精准医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等近十项省部级及以上荣誉。

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2024年换届会议中,黄辉教授高票当选高血压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份信任,源于其长期深耕高血压领域、带动团队协同攻关与标准构建的深厚积淀。



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为黄辉教授颁发高血压分会第二届主任委员铭牌



以精准之术,行仁心之道

从临床一线到研究前沿,从青年教师到学术带头人,从科研突破到成果转化,黄辉教授始终恪守“科研为民、精准为本”的人生信条。他强调:“医学不是数据游戏,也不是模型表演,而是面对一个个真实的人,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只有深入临床、回归人本,精准医学才真正有了生命。”正是这份医者的温度与担当,使黄辉教授在高血压防控这场不见硝烟的“持久战”中,不仅勇做探索未知的先锋,更成为照亮前路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