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精准科普>详细页面
世界癫痫日|科学管理,共筑无“痫”未来
发表时间 2025-02-10 17:19
编辑:小准
阅读量:6
信息来源: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2025年2月10日是第11个世界癫痫日。癫痫作为一种全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约5000万患者的生活。随着医学进步与社会认知的提升,如何通过科学手段减少疾病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认识癫痫:不只是“突然倒地”



癫痫是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意识丧失、肢体抽搐、感觉异常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约70%的癫痫患者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发作,但仍有近30%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值得注意的是,癫痫并非“不治之症”,早期诊断与科学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常见诱因:

感染与发热: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睡眠不足:熬夜、作息紊乱易导致脑神经异常兴奋。

情绪波动:焦虑、压力过大可能增加发作风险。

药物与酒精:部分感冒药含咖啡因或扑尔敏,酒精可能干扰抗癫痫药物代谢。

二、预防为先:远离发作诱因



癫痫的预防需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结合医学干预,降低发作风险:

1. 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6、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引发缺氧。

2. 感染防控

接种疫苗:定期接种流感、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流感高发期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并勤洗手。

3. 药物管理

遵医嘱服药:抗癫痫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不可擅自增减或停药。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合并感冒或慢性病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药物(如布洛芬退热,避免含咖啡因成分)。


三、科学治疗:个体化方案是关键



癫痫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发作类型及病因制定个体化方案:

1. 药物治疗

一线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

新型药物与疗法:2025年,基因靶向治疗、神经调控技术(如迷走神经刺激术)为耐药性癫痫患者提供新希望。

2. 急性发作处理

保护患者:移开周围危险物品,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

记录发作细节:发作时间、表现等,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多学科协作

神经内科、心理科、康复科联合干预,帮助患者应对认知障碍、情绪问题,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四、社会支持:打破偏见,传递温暖

癫痫患者常因社会误解面临歧视与孤立。2025年世界癫痫日呼吁:

普及教育:学校、社区开展癫痫知识讲座,消除“污名化”。

政策保障:推动医保覆盖新型抗癫痫药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心理支持:建立患者互助组织,提供心理咨询与职业培训。

癫痫管理是一场需要医患携手、社会共助的持久战。下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癫痫分会副主任委员胡湘蜀,将为公众解答关于癫痫的常见问题,带领大家走出认知误区!让我们以科学为盾,以关爱为桥,共同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尊严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