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精准科普>详细页面
世界慢阻肺日|警惕“沉默的杀手”,正确认识慢阻肺!
发表时间 2023-11-15 18:46
编辑:小准
阅读量:11
信息来源: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肺系生命、刻不容缓”。旨在强调。早期肺部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保持肺部健康是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尽快采取行动。


wps_doc_0.png


一、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

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特征

是由于气道异常(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导致的持续性气流阻塞

在老年人中尤为多见


wps_doc_1.png


持续性的气流受限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持续性下降,若不加干预,病情反复加重,严重者会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二、慢阻肺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01呼吸困难

在进行体力活动或运动时出现“呼吸费力”“吸不进去气”“大喘气”,严重时出现卧床状态下的呼吸困难。

02慢性咳嗽

常年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尤其在早晨起床或暴露在污染的环境中发生。咳嗽有时伴咳痰。


wps_doc_2.png


03喘息和哮鸣音

呼吸时常伴有喘息和哮鸣音。然而并不是听到这种异常的声音就是慢阻肺,肺炎等其他疾病也可产生这种声音。

04胸闷不适

感到胸闷或不适,这可能是由于呼吸困难和肺功能下降引起的。

05呼吸道反复感染

慢阻肺患者往往伴随免疫功能异常,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

06活动受限

无法进行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如步行、上楼梯或提重物等。


三、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全球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在2023版慢阻肺诊断、治疗和预防全球策略(GOLD 2023)中提出了基于危险因素的慢阻肺分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详见下图:


wps_doc_3.png


四、如何诊断慢阻肺?

慢阻肺可结合患者的症状、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肺功能检查是目前检测气流受限公认的客观指标,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wps_doc_4.jpg


五、哪些人容易患慢阻肺?

1.40岁及以上人群;

2.长期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

3.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人群、(可疑)慢阻肺人群;

4.哮喘、可疑哮喘、气道高反应者 ;

5.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6.先天性肺发育不良 ;

7.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史等 ;

8.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及厨房油烟等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的环境中;

9.有慢阻肺家族史者等;


wps_doc_5.jpg


六、如何预防慢阻肺?

1.戒烟。戒烟是降低慢阻肺发病率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2.改善工作居住环境。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需要做好职业防护,减少油烟、有害烟雾粉尘的吸入,减少室内外的空气污染;同时,减少职业粉尘以及有害气体的暴露。

3.慢阻肺患者要遵医嘱规律使用药物。对于吸入性药物,患者要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勿自行停药,定期复诊评估治疗反应,根据病情变化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4.适度锻炼。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慢阻肺患者适当做有氧运动、积极的肺康复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5.预防感染,接种疫苗。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在秋冬季,大家可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预防疾病发生,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加重风险。避免接触其他呼吸道感染患者。


wps_doc_7.jpg


来源:广东疾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